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任遨遊

戴比川(1950-),出生於臺灣宜蘭,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科國畫組(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名埤圳,以字行。在學期間受教於蘇峯男、陳丹誠、孫雲生、李奇茂及歐豪年等名師,奠定水墨畫根基,亦獲獎無數。曾因參加恩師歐豪年的會員展,體悟作品必須具有辨識度,努力鑽研不同宗派的作畫技巧,以獨有的創作風格,享譽畫壇。 〈任遨遊〉為2011年國立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別有洞天—戴埤圳畫展」展品,戴比川創作此畫,嘗試不作大山大水,只描寫河床上的幾顆石頭和數條甲骨魚;石頭紋理用間接畫法,不畫輪廓線條,整幅作品以多重渲染以營造畫面的深度及意境。悠遊於河床上的甲骨魚,展現穿越時空的趣味,讓人從不同的角度去想像與解讀。 中國畫起初以人物為題材,以政令宣揚,宗教信仰及人民生產作息為描繪素材,山水畫只是人物畫的背景;魏晉時期,由於受老莊崇尚自然思想的影響,山水畫遂慢慢成爲繪畫的主流,時至唐朝蓬勃發展、名家輩出,歷代以來百家爭鳴,更因文人精神寄託而發展出另一風潮的文人畫,以致形成千山競秀、萬水爭流。 中國大江南北,邊陲疆域,均有不同地形地貌,各具特色,戴比川自謙窮畢生之力也難一一精通,而能名留千古的大家成名之作,均得力於生於斯長於斯,長年耕耘創作出有地方特色、個人風格的山水作品。 款識:庚寅年冬日,戴比川。 鈐印:戴。埤圳。金面山堂。金石墨緣。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戴埤圳。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