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春泉行吟

  吳文彬(1923-2013),自幼即喜藝事,1937年,在天津從李喆生習墨梅,1939年,於北平加入「雪廬畫會」,師從晏少翔習人物畫,在當時如黃賓虹、金禹民、壽石工、啟功、田世光等名家,都是「雪廬畫會」的老師。吳文彬在五年學習中,無論風雨雪天,從無間斷,每天學校下課即趕來「雪廬畫會」進修至晚間八、九點鐘,這對當時只有17歲的吳文彬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1944年,吳文彬高中畢業,考取北平藝專國畫科,從溥松窗,劉淩滄繼續深造,1948年,隨國民政府到了臺灣。   渡臺後,吳文彬在公餘之暇仍戮力鑽研藝事,積極的參與各項藝術活動。1991 年到 1996 年間,創立了「中華民國工筆畫學會」,並籌辦兩岸工筆畫大展;1995年5月,台中省立美術館為其舉辦的七十回顧展,展出作品百餘件,獲得極高讚譽;1996年,獲得「畫學金爵獎」殊榮。   此幅〈春泉行吟〉,為吳文彬、吳墨麟(1945)父子合繪,吳文彬畫高士,吳墨麟補景並題識。畫中高士身著白袍,外罩青藍直裰,右手執杖,行於石板橋上,橋下溪澗淙淙,身旁桃花燦然,身後江水迂迴,霧嵐氤氳中烘托出遠處崇嶺飛瀑,頗有唐代詩人王維〈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五絕詩意:「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1948年,吳文彬舉家南遷,年僅三歲的吳墨麟因病留在北京,從此分隔兩地。吳墨麟亦好藝術,及長留學日本,並於90年代初應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之邀任教,退休後即定居星國。2007年,吳墨麟自新加坡率團來臺參觀故宮「大觀」特展,父子睽違一甲子終能重逢。2008年10月中下旬,父子二人在國父紀念館載之軒及翠亨藝廊舉辦「吳氏父子失散60年重逢書畫聯展」,成為兩岸藝壇佳話。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