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賣貨郎

胡達華(1938-),出生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畢業於基隆中學,1960年離鄉背井到台北求職及創業,從事金屬貿易數十年;1995年開始製作釘畫,初期以不拘題材嘗試創作,1997年以後以九份家鄉抒情,進行一系列主題創作,於1998年榮獲「朱銘長青藝術獎」首獎,此後舉辦多次展覽,且受邀至海外辦展與教學,並於九份設立「胡達華釘畫工作室」,創作之餘也教課,分享金屬片中的人情味。 「釘畫」是胡達華自創的用詞,又稱釘畫為「金屬馬賽克」,他形容釘畫是以鐵鎚為畫筆、廢棄易開罐鐵罐為顏料、剪刀為調色盤、鐵釘為筆觸的藝術創作。之所以開始創作,乃源於當年住家要改建,空無一物的牆壁需要裝飾,考量九份潮濕的天氣及作品恆久性,最後他靈機一動,將裝潢剩下的鐵絲及五金,無師自通,巧手拼貼釘出記憶中的家鄉圖像。 長年從事五金交易的職場背景,金屬遂成了胡達華最熟悉的素材,他從單調的鏽黑金屬片,進而色彩繽紛的廢鐵皮,逐漸擴大創作;因色彩受制於所剪取的鐵鋁罐,無法自行調配,胡達華採用西洋印象畫派的「光影技法」創作,畫布上並列不同純色,例如綠色中間夾雜著不同的深淺綠,甚至會釘上幾片藍色、黃色也不突兀。如此釘畫的奧妙便在於距離,由一片片拼湊的小色塊到一幅完整的圖像,觀者賞畫時往往會由近至遠,從莫名其妙到驚艷不已。 胡達華不曾受過任何美術教育或訓練,他總是不斷思考與想像,該選用哪一片才合適、才會調和?多年實作試煉的累積,成就他深厚的美學基礎。本作〈賣貨郎〉是九份的兒時記憶,胡達華將其人喻為山城行動百貨店,賣貨郎挑著擔、搖著波浪鼓在金九的大街小巷兜售雜細,不管是女紅用品、水粉胭脂抑或髮夾髮蠟等,只要是能讓女士變美的用品,總能吸引她們圍觀購買。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參考資料:胡達華,《胡達華釘畫集─鏤月裁雲‧藝林懷寶》,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11。 校訂:胡達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