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蘋果

潘蓬彬(1957-),臺灣北投人。政治作戰學校藝術學系學士,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畫作主題多為真實具象與風景寫生,反映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感及其蘊藏的內涵。作品曾榮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油畫創作獎,舉辦個展共三十五次,出版多本油畫集,創作為眾多美術館典藏,並連續多年應邀參與臺灣藝術博覽會。 潘蓬彬創作與學術並重,曾任教於國立國防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曾任淡水社區大學校長,也是北投社區大學創校校長,並擔任國防部建國百年美展諮詢委員。1997年出版專書《超寫實主義對臺灣官辦美展西畫的影響研究》,發表藝術美學相關之學術論文累計三十餘篇。現任臺灣美術協會理事長、中華圓山畫會常務理事、中時藝術博覽會及明星藝拍會之計畫主持人。 〈紅蘋果〉創作於1999年,是一幅典型的靜物畫。潘蓬彬認為,站在構圖學與色彩學的觀點,「統一」與「多樣」都是美學的形式之一,同時結合統一與多樣,則是困難且複雜的手法。此作品中,每顆蘋果都有些許的不同,一樣是紅色,卻會因形狀、光線、光源、前後位置、相互遮掩及周邊景物的反射,產生「同中求異」的變化效果,白色襯布與背景恰到好處,不會搶走主角風采。 藝術家形容,畫一幅畫猶如演一齣戲,畫家即為編劇,讓每個角色能適得其所發揮特色,即使是簡單的主題也能耐人尋味。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潘蓬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