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南(1945-),字定之,齋名「心玉盦」,出生於臺灣高雄,臺北師專體育科畢業後,由於熱愛書法藝術,白天在國小擔任體育老師,晚上攻讀國立藝專美工科夜間部。師承王壯為(1909-1998)、李普同(1918-1998),並以李普同「心太平室」、王壯為「玉照山房」之首字,取齋名為「心玉盦」,以示尊師重道之意。習書過程先帖派後碑派,篆、隸、楷、行、草五體皆能,並以篆書為最。篆書承鄧石如、吳讓之小篆與吳昌碩石鼓文,雋拔婉暢。對於篆刻曾說:「篆書為刻印之本,宜刀筆並做,相輔相成」。多次獲中興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及篆刻全國美展首獎,對於書法藝術教育推動不遺餘力。薛平南創作與教學理念一致,深耕經典,積跬步以致千里;厚植基本功,不刻意求新求變,功深「書風」自流露。 本件石鼓文條幅創作於2003年,為2004年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書印交輝 薛平南華甲書法篆刻展」作品。 釋文:處于深淵游魚迺(乃)樂,樹之好柳鳴禽其來。 款識:癸未仲夏集獵碣文。定之薛平南。 鈐印:從吾所好。金石不隨波。薛平南。心玉盦。 (姓名與齋名印為馮康侯刻贈)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參考資料: 1. 薛平南,《翰墨舞霞天:薛平南書法篆刻展》,臺北市:國父紀念館,2020。 2. 蔡明讚,〈書印雙雋—薛平南華甲書法篆刻展〉。薛平南,《書印交輝:薛平南華甲書法篆刻展》,臺北市:國父紀念館,2004。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