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靜物魚

  張萬傳(1909-2003),生於臺北淡水。父親年長生子,以「慢來」之意,取名「萬傳」,但也有「萬世流傳」的寄望。後張家遷居大稻埕,張萬傳自士林公學校高等科結業那年(1924),正逢日籍老師石川欽一郎(1871-1945)二度來臺,任教臺北師範,舉辦寫生會,並成立「台灣洋畫研究所」,張萬傳追隨學習。後遊學日本,深受新興畫派影響,也受另位臺灣日籍畫家鹽月桃甫(1886-1954)啟發,逐漸建立自我風格,並參與成立「Mouve美協」,後因戰爭,仇視英美,而改名「造型美協」。   戰後,又組「紀元美協」,成為臺灣不同於「台陽美協」主流的在野畫派,以堅持個人美學的畫風,成為畫壇傳奇人物。2003年以95歲高齡辭世。   創作於1985年的〈靜物:魚〉,是以輕淡的水彩,描繪俯視角度下的桌上靜物,包括:兩條白色瓷碟上的魚,及三顆在一旁的水果;桌面就以左側的一個斜邊表示出來。魚身的色彩,從藍色的背部,到肚子的白,變化細膩,層次豐富,瀟洒中又不失準確,令人喜愛。 出處:蕭瓊瑞,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