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少白澎湖島詩

釋文:天南之南海之滸,魑魅龍蛇不可數。魑魅伎倆為善迷,龍蛇精神在善怒。一迷一怒時復時,三百年來無寧宇。隱隱陰霾鬼電青,波立矗作水晶柱。西方萬里吹蠻煙,幻出海市多胡賈。玉琖琉屏琥珀杯,陸離光怪疑鬼斧。偶然開鎖又東風,疾濤掩空摧楫櫓。島國其魚劇可憐,橫流淹沒萬千戶。祗餘數粟滄海中,起伏疏密若卒伍。三十六島七十村,回環拱衛如護主。孤城低小與山齊,徒頌豐年無稔黍。一頓薯糜羨富貴,蓬頭菜色身藍縷。平原高野總不毛,巒頭童童如攝土。大海鼓盪多怪風,新潮怒嘖成鹽雨。日星翻轉天地昏,魑魅龍蛇喜萃聚。十里波濤水倒流,媽宮聞是蛟龍府。含沙噴霧時傷人,請纓應請吳王弩。施琅將軍非伏波,愧煞當年漢梁父。 款識:陳少白先生澎湖島詩。張炳煌。 1997年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父史蹟西室舉辦「陳少白書畫紀念館展」,邀請多位書法名家書寫陳少白詩文,本件為其中之一。張炳煌(1949-),字子靖,出生於臺灣基隆,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電影科畢業,精研各體書法,致力於書法教育與推展,1981年開始在電視三台聯播主講「中國書法」及擔任「每日一字」標準國字書法示範近二十年,提倡臺灣書法發展而廣為人知。曾獲教育部社教獎章、中興文藝獎章等榮譽,歷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文錙藝術中心主任暨書法研究室主任、國際書法聯盟總會理事長等職。創立中華民國書學會,1980年代與國立國父紀念館共同倡議,於館內園區創設「中山碑林」,為國內最大的碑林。海內外展覽無數,1998年應邀於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辦「翰墨燦燦」個展。2001年開始與淡江大學資訊工程教授共同研發「e筆書畫系統」,投入全球華文學習的熱潮,作為學習和精進的工具。 陳少白(1869-1934),原名聞紹,又名白,字少白,廣東新會人,20歲結識孫中山先生,倡言革命,與尤列、楊鶴齡同被稱為「四大寇」。陳少白曾二次來臺,首次為1897年8月,自日本橫濱出港,自基隆港登陸後搭火車來到臺北,成立興中會臺灣分會,此外還到澎湖與臺南,遊覽赤崁樓、延平邵王祠、日月潭等名勝古蹟,創作多首旅臺詩文。陳少白與《臺灣新報》總編輯服部先生與相識,〈澎湖島〉等詩作於1897年10月至1898年1月間,陸續刊載於《臺灣新報》文苑欄。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參考資料: 1. 張炳煌,《翰墨燦爛—張炳煌書法創作集》,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1998。 2. 張炳煌書法藝術網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713005617/http://www.shufaarts.org.tw/,瀏覽時間:2021/03/23。 3. 劉碧蓉,〈孫中山來臺交通之探索〉,館刊第三十九期,國立國父念館,2014。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