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國字體源流_真楷

釋文:山嶽吐精,海誕陼光,穆穆君侯,震嚮□□)。弱冠稱仁,詠歌朝鄉。右為爨寶子碑。邕容和令,器望兼資,早綜銓衡,能聲徽著。敦詩悅禮,尤精易理。上為北魏鄭公文碑(鄭文公)。禪師俗姓郭氏,太原介休人。歐陽詢化度寺碑。麻姑自言:接侍以來,見東。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真書又稱楷書,或曰正書,源出古隸,後漢王次仲所作楷隸,後人稱為正書,魏鍾繇所作賀捷表,備書法度,為正書之祖。以後歷晉唐,始盡脫隸意,是謂今之正楷。自晉右軍父子出,且承鍾繇、衛夫人之真楷法度,下開南北朝,以迄隨唐之書法藝術。上隋誤為隨。 註:鄭公文碑原文鄭文公碑;□為無法翻譯的字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釋文審查:杜忠誥)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