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國字體源流_草書

釋文: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宋仲溫(當作孫過庭)書譜語。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凡三十二章,雜記姓名、百官、諸物等字,以教童蒙。解散隸體,取便於速寫,故曰急就,因草創之義,遂稱草耳。章草常用於章奏文書,或謂漢時杜伯度善草書,因章帝愛之,命其上表作草書,故名章草。實因篆隸繁複,而簡約之,故仍略存波磔之勢也。 註:宋仲溫(當作孫過庭)。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釋文審查:杜忠誥)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