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睡蓮

戴比川(1950-),出生於臺灣宜蘭,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科國畫組(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名埤圳,以字行。在學期間受教於蘇峯男、陳丹誠、孫雲生、李奇茂及歐豪年等名師,奠定水墨畫根基,亦獲獎無數。曾因參加恩師歐豪年的會員展,體悟作品必須具有辨識度,努力鑽研不同宗派的作畫技巧,以獨有的創作風格,享譽畫壇。 〈睡蓮〉畫中的水萍是滴水為之,再補上數條生動活潑的小魚,讓魚兒戲於蓮葉間,使作品充滿生命力,戴比川自認此畫完全是「不求新而新」之作,而其中沒有筆觸的睡蓮葉子,這種偶得也不是漸悟或頓悟可以解釋。 戴比川於某天早晨走進工作室,驚訝的看見丟棄的廢紙上,有一橢圓形的墨暈極其漂亮,歪打正著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效果令他喜出望外,原來那是他前一晚習字後,無意間將筆擱在紙上待乾的自然成果;借力使力,戴比川就從偶得的效果經營出此作品,非刻意求新求變的技法,成就了創新之作,此次意外的收穫令他非常驚喜。 對此意外之喜,戴比川有感而發,時下正興起追求新技法,敦促趕上時代潮流,提倡國際化思維,冀求走在時代的尖端,自我不斷實驗而獲得卓越成就不乏其人;然而好作品無新舊之別,推陳出新不見得就是好作品,能畫出具有自己的面貌且能感動人的作品,其成果才是藝術工作者的初衷。 款識:乙酉年,比川畫。 鈐印:戴。埤圳。物我無盡。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戴埤圳。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