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初秋

  黃淑卿(1962-),臺灣新北市汐止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創作理論組(水墨畫)博士,致力於藝術教育與生態藝術的耕耘,以鳥類做為水墨創作的核心元素,結合自然人文景觀、民俗文化及原住民傳統藝術的內涵,以多元視野的藝術觀,實踐文化融合的理想。個展十餘次,著有《轉換與再現》、《百囀千聲隨意移》、《原生意象》、《台灣名家100-黃淑卿》等作品集共6冊。 創作自述:   在入秋時節異常鮮嫩青翠的五節芒,展露在清晨的陽光下,曙光穿透芒葉,翠綠和著金黃,熠熠動人,充滿生命力。   本作品欲寫入秋後李棟山的茅草繁姿初萌,垂懸伸展的嫩綠新葉,在清晨旭日的照耀下充滿生命力。成群的竹雞,也到剛吐新芽的茅叢底下尋覓嫩枝以果腹,還不到開花季節的茅草最是鮮嫩多汁。   會選擇竹雞作為此畫的元素,是因一次偶然的邂遘,在二子坪的茅草叢裡,忽然躦出而又迅述穿過石階步道離去的小東西,原本對竹雞的印象僅停留在圓胖的造型,但這三隻因驚嚇而伸長脖子的軀體看來瘦俏許多,倒像秧雞科,只是經推測那樣的環境不可能出現。經鳥友的証實後,這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身的雞兒們,矯健的形體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因珍視一次看到它的機會,返家後在找尋相關紀錄的同時也萌生畫下它的念頭。   竹雞常重覆不停地發出似「雞狗乖、雞狗乖」之聲。常出現於中、低海拔之灌木叢、樹林底層或草叢中。俗稱「菅芒」的五節芒是台灣最常見的草本植物,每年從九月入秋後,依序抽出紫色花穗到成熟後轉為黃褐色或灰白色,是台灣秋冬野外最美麗的景致之一。   S型的構圖,帶出流動的視點,由淺入深,迂迴的路線想說明內容的深度。物競天擇,唯有生生不息的生態環境,才得以孕育無限的生命。 款識:庚辰清硯遊新竹李棟山歸來記茅草與竹雞。 鈐印:黃。造化為師。 出處:黃淑卿,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