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維納斯的誕生

廖美蘭(1961-),字牧心,出生於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美術創作與理論水墨畫博士,生涯個展逾20次,參加國內外聯展百餘次,曾獲台陽美展墨彩部銅牌獎及優選獎多次,國際書畫印藝美展大賽教師組書法類特優,全國優良教師師鐸獎,以及臺北市「教育愛」表揚等榮譽。著有《痕--廖美蘭水墨書法專輯》、《台灣名家美術100年--廖美蘭水墨專輯》、《與時舒卷--臺灣水墨五人展輯》等。 本作品〈新維納斯的誕生〉創作於1999年,中心思想是為了表現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之間取捨的衝突。 表達意念:由於人類的智慧,使得整個世界求新求變的風潮如排山倒海而來,影響每個人的思想和生活。然而為了應付生存的競爭、工作的時效,不求新變遭摒棄。現代人即使是戀古念舊,也不願放棄現代科技帶來的文明恩賜。文明的發展帶來不斷的進步,但對人類而言,並非全然是福氣。這是一個矛盾。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的論爭如此,有人說要承襲傳統,也有人說要借鑑西方,並向傳統挑戰。傳統建築的保存與維護與現代建築的取而代之,二者之間的衝突亦復如此。 表現方式:以仿北宋畫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為背景,中鋒鼎立的構圖,畫面上堆滿了銅鑄山,表現了山的重量感,沉甸甸的鴨像大地,稷稷的萬壑松風,殘殘的一灘流水。鏤空人體象徵從傳統中誕生的維納斯,希望她是美的化身。萬壑松風的上方留白拉長,是為了產生維納斯府是傳統的意象。現代密集擁擠的城市空間與都市建築欲與古代的大山大水作一強烈對比。維納斯斷裂的身軀暗示著新時代來臨可能隱藏的危機。灰沉沉的遠山及天空象徵空氣的汙濁,燒痕象徵著傳統的衰微與沒落。 媒材:重宣紙、水墨設色、茶葉汁。 技法:燒痕是褐色與墨色渲染,朦朧遠山是墨加膠渲染噴水作出的效果,以排筆沾茶葉汁渲染背景兩次。 閒章中模仿古印石渠寶笈、宣統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等,這些都是皇帝鑑賞的印章。《石渠寶笈》是記載清代內府收藏的歷代珍貴的書法和繪畫名蹟的專書,分為初編、續編、三編。 鈐印:廖氏。美蘭。宣統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石渠寶笈。寶笈三編。 出處:廖美蘭,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7。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