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邨野趣圖

孫家勤(1930-2010),字野耘,祖籍山東泰安,出生於大連市,為北洋軍閥孫傳芳幼子,少年時曾隨北京畫家陳林齋學習人物畫,17歲時考取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不久因戰爭而中輟學業。後隨國民政府渡臺,不久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於1956年畢業時獲留任為助教,其後再升等為講師。1964年赴巴西,拜入張大千門下在八德園習畫3年,之後定居於巴西聖保羅,為聖保羅大學創設中文系並任教授,1973年獲聖保羅大學文哲史社會學院歷史博士學位。1992年以交換教授身分返臺後,於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和文化大學美術系等校擔任教授。2004年榮獲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接受過臺師大藝術系4年全方位的專業美術教育,以及張大千3年師徒制的繪畫教學,使得孫家勤的畫風,比起其他大風堂弟子更為活潑而多元。雖然他在臺師大藝術系時期曾歷經溥心畬、黃君璧等國畫名師的指導,但此畫之大局感仍有很濃郁的張大千氣息,顯然其所擁有的大風堂基因相對特強。中景留白的巨石上,畫家以淡墨楷書題識:「今夏於湖南張家界見多奇景,胸臆大開,乃作此圖,求教於方家,寅年畫於台北。野耘孫家勤,麗水精舍。」名下鈐陰文「孫」和陽文「家勤」印。題識後方鈐「麗水精舍」陽文長條印。畫面左上角鈐陽文「野耘須彌」印以及陰文「小了了」長條印。題識中說明了此圖畫的是湖南省張家界的奇景,然而畫中並未取材當地筍狀高峰林立而谷壑幽深以及石英砂岩所形成特殊地質地貌之招牌景觀,卻選取接近與巴西八德園的園林景緻趣味相近之部分,可看出大千先生對其感染之深。 畫家以渾潤靈動而收放自如的減筆淡墨,大開大闔的造形結構,營造出頗為優質的筆墨意境。此畫完成於1998年(戊寅),為2000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追古探新:孫家勤回顧展」作品之一。 出處:黃冬富,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