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蒼鷹叢松

楊鄂西(1943-),出生於湖北,祖籍四川,曾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學院、中國文化大學美研所,大千文化藝術學會創會會長;畫風深受宋畫用色華麗、清畫用筆寫意,以及西洋畫印象派光影的影響,張大千讚譽其作品「筆藝超絕,佩嘆無擬」,歐豪年評為「翰墨寫真性」。楊鄂西曾引辛棄疾詞〈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為從事藝術創作多年,最希望帶給所有人的畫貌:畫,不只是畫,是透過筆墨線條,誠摯而完整地將心中的真實感悟自然呈現。 累積多年創作及教學中的體悟,楊鄂西於1983至1994年間出版《清代花鳥畫研究》、《百花畫譜》、《花鳥畫譜》、《珍禽圖》等多本著作,其中《寫意花鳥畫法》並以中、英、日三種語文發行。本畫繪於1992年,那段時期作者以老鷹為主題繪製多幅作品,收錄於個人著作,本件即為其中之一。楊鄂西自評在創作生涯中期,藉由中畫起、結、破、轉的筆勢,把花樹蟲草鳥禽在不同季節下風姿情韻具體呈現,同時也運用西畫素描及抽象的概念,同時致力於生物解剖學的研究,了解飛禽走獸在不同姿態下,完美的體態與比例,希望將轉瞬即逝的自然生然之美一一留存。楊鄂西1998年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舉辦個展,並於展後留贈本幅畫作。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楊鄂西,《楊鄂西•翰墨寫真性》,台虹文化,2015。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