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約旦街頭所見

沈禎(1952-),出生於臺灣臺東,父親早年就讀浙江大學,抗戰軍興投入軍旅,擔任軍聞記者,極有文采;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影響下,沈禎自幼即喜歡人文與藝術。國小、中學時期,著迷於畫畫,參加比賽屢獲首獎。及長,進入政戰學校藝術系,開始全心學習繪畫,打下堅實基礎。1975 年畢業分發至部隊,因表現傑出而調回母校任職,後於藝術系兼課。他拜師於水墨大師李奇茂門下,深受李大師身教影響,認真研習人物畫,獲益極深。其後沈禎上校退伍,前往美國芳邦大學(Fontbonne University)深造,開拓了全新的創作視野;1998年獲碩士學位。 抱持終生學習態度的他,邁入“知天命之年”時,又前往西澳洲伊迪斯-柯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進修,2008年獲視覺藝術博士。沈禎曾擔任醒吾科技大學「李奇茂美術館」館長、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主任暨藝術管理研究所所長、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創講堂講座教授等。目前退休,全心投入創作,閒暇亦擔任淡江大學駐校藝術家、台灣文創媒體藝術推廣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董事等工作。 本畫作於1997年,為沈禎跟隨恩師李奇茂至約旦舉辦展覽返臺後的系列作品之一,主要展現他在約旦所見所聞的異國風情及當地的生活景像。約旦屬阿拉伯文化,他們的人、動物、建築迥異於臺灣,建築多為土黃色、幾乎沒有其他色彩,生活謹守嚴格規範,女性必須包覆面紗,路上隨處可見駱駝。本作品主體在於呈現約旦男性特徵──黝黑的皮膚、蓄鬍、戴頭巾、身穿傳統服裝,手牽駱駝則作為畫面背景,傳達出駱駝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重要工具。有趣的是,畫作中駱駝表情似在微笑,事實上這就是駱駝的原本樣貌,這讓沈禎覺得很有意思,因而表現在作品上。 款識:一九九七年二月,遊約旦,見街頭有男子牽駱駝引路人乘騎,頗為奇特,因以記之,沈禎作。 鈐印:沈。禎。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沈禎。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