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林小鹿

李麗雯(1956-),籍貫河北,出生於臺灣桃園,國立臺灣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畢業,美國芳邦大學(Fontbonne University)藝術碩士,現職醒吾科技大學新媒體傳播系專任副教授、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兼任副教授。2000年以「台灣麋鹿之美」為作品主題獲中山文藝創作獎,2010年獲五四文藝美術教育獎,曾舉辦個展包括國立藝術教育館舉辦「動物新貌」個展、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辦水墨畫個展、新北市板橋林本源邸「水墨畫個展─貓的世界」、臺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水墨畫個展─畫貓‧話貓」,以及美國舊金山世界日報文化中心個展,著有《李麗雯作品集》及《畫貓‧話貓》。 東方水墨百年來創作者多以山水、花鳥題材去發揮個人之情意與旨趣。李麗雯卻以動物新貌為主題精心研繪,無論鹿、貓、猴、狗等各類動物造型,皆充份發揮其所涵詠的中西美學哲理之設計、構圖、意境,表達了「物、形、神」感性的動物形態。此件〈松林小鹿〉在傳統水墨的巨大松樹林中,置入溫馴祥和的鹿,讓畫面豐富又產生動感,為1997年國立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李麗雯畫展」作品。 動物在繪畫領域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文人描寫、詩人歌誦,李麗雯則藉筆墨傳達動物的情態,豐富了生活以及精神的需求。在創作時體會古人書畫同源之筆法,借「骨法用筆」來描繪動物肌理形貌,運筆時而「墨多於筆」偶亦「肉多於骨」,筆墨之間的協調,決定了動物姿態生動的要點。 作者認為,中國繪畫藝術一直呈現出對大自然的眷慕,唐代藝術史家張彥遠提出「師法自然」,從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南宋夏圭〈溪山清遠圖〉、元朝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將這股精神貫徹得淋漓盡致,今人生長在新科技世代,眼觀與居所雖舒適通暢,但心中的美感意念仍須藉由對傳統藝術的緬懷得到釋放。 款識:麗雯。 鈐印:李印。麗雯。 參考資料:李麗雯,〈水墨動物生態意象之塑造〉,館刊《第19期》,國立國父紀念館,2007。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李麗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