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楓橋夜泊

汪觀清(1931~),安徽歙縣人,筆名耕莘堂主。旅居上海,注重生活速寫,創作連環畫三十餘年,所作畫稿盈屋,長篇連環畫《紅日》獲全國二等獎,名重南北。旋而潛心國畫,注重墨韻,強調動感,自有造詣。1985年曾在安徽省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1987年、1988年應邀兩度到日本講學和舉辦畫展。先後有十三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擅長連環畫,水墨人物畫、山水畫,尤以畫牛著名,汪觀清畫的牛與黃冑畫的驢齊名。著述《汪觀清口述歷史》、《怎样畫牛》、《汪觀清畫牛》。 汪觀清(1931-),安徽歙縣人。本畫款識: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夜泊楓橋詩意圖。壬申年季秋新象,汪觀清並記。 汪觀清用六年的時間,完成嘔心瀝血的中國畫巨作《夢裡徽州一新安江風情畫卷》,在上海世博會城市足跡館展出,該畫長66公尺,寬1.8公尺,是當今反映新安風江風俗文化、山川風貌的巨幅山水,汪觀清傾注了對故鄉的全部熱情,由此奠定他在中國國藝術領域中的地位。 汪觀清以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意境,呈現幽深遼闊的氤氳之氣,隱蘊著詩性的審美意象,運用幽淡、溫潤而雄健的筆墨,構成畫面的渾然生機。其珍視民族本體的文化精粹,以墨彩寫意之境,透過活潑造景的靈活手法,展現富有節奏的佈局,將留白的水面和煙嵐穿插其中,始能虛實相生,相輔相成。 出處:楊企霞,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