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群峰雲水

  孫雲生(1918-2000),名家瑞,齋名「清心堂」,河北寧河人。家學淵源,九歲從叔父啓蒙習畫,修臨王羲之、歐陽詢、蘇軾等名家書法,並從其母習誦近體詩。後師從邵逸軒、王雪濤、秦仲文及胡佩衡等,遍臨宋、元、明、清各大家。1936年,孫雲生拜入張大千大風堂門下,1938年,畢業於華北學院藝術教育系,又入北平故宮古畫研習所研究。1961年2月,跟隨張大千旅居巴西八德園,一邊學習書畫、深造畫藝,一邊幫助張大千整理舊稿、照顧生活,所以,張大千視孫雲生為衣缽傳人。   為使孫雲生藝術更臻至境,張大千將一生積聚粉本逾千件悉數留贈,以紀念半生的師徒情緣。這些粉本,包括了早期的敦煌臨摹底本到後期的創作線稿,題材涉及人物、花鳥、山水以及敦煌佛像等,還有許多課徒示範粉本,以及總結對比各種線條或皴法附帶技法提要的題跋,不但使孫雲生畢生受益,也成為研究張大千各個時期創作及其作品風貌的第一手資料。 孫雲生的繪畫,融合中西繪畫理念,又同時保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山、水、人物、花鳥、蟲草、樓閣、舟車,無所不擅;工筆、寫意、潑墨、潑彩均運用自如,書法更得大千之筆意。   此幅〈群峯雲水〉,以「潑彩」技法為之,在畫面左方先用濕墨打底,再以半自動技法交錯覆蓋摻合白粉的石綠與石青,經墨與色與水的交融,幻化出濃麗明艷卻又沉鬱雄渾的特殊視覺效果;接著依潑彩色塊的形勢,勾勒出山石崖壁及平台涼亭,並賦以花青赭石;畫面下方勾染出綠茵平坡、叢樹屋舍與泊岸舟桅;畫面上方則以董源筆法及賦色,描繪崇山峻嶺,點綴山居高士;向右眺望則見江岸帆影,趨於天際,使此作兼具「高遠」與「平遠」的雙重意境,而整體畫貌實為張大千「大風堂」家數。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