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蔭觀瀑

  金勤伯(1910-1998),名開業, 字勤伯,號繼藕、景北,以字行,齋名「倚桐閣」、「雲水居」,出生於浙江吳興望族,遠親近戚中不乏藝術家、收藏家、實業家乃至政治家,對民國時期中國藝壇貢獻極大,也由於家學淵源,耳濡目染,得以在得天獨厚的環境中孕育並發揮過人的藝術才情。   金勤伯幼年即得伯父金城及姑母金章親授畫藝,復入「中國畫學研究會」深造,12歲時已隨伯父赴日參加第二屆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還曾入大收藏家龐虛齋處摹畫,保留了傳統院體花鳥畫中諸多技法,領略了幾盡失傳的填金、填綠、填青、漂染的技巧,開闢現代花鳥畫「借古開今」的大道;後入燕京大學生物系,並留學英美,獲昆蟲學碩士。1948年渡台後,長期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專任教席,並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立藝專兼任,作育英才,門生眾多,對學生極具愛護之心,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對他推崇備至。   金勤伯以精湛的書畫筆墨基本功,力追宋院體畫嚴謹的風格,山水、花鳥、人物各科兼擅,且飽讀詩書,國學修養深厚,又擁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與流利的英語,寬闊的視野,不僅在藝術專業上有所成就,人格亦富盛名,畫品與人品皆高。   此幅〈松蔭觀瀑〉採「高遠」構圖,純以水墨為之,濃淡乾溼、皴擦點染交互運用,充分呈現出「墨分五色」的畫理及氣韻。此作筆墨豪健瀟灑,初看似見明清諸家面貌,細品卻有五代宋元內蘊,既有「北派」之氣勢,又具「南宗」之氤氳,這與金勤伯見多識廣,所學多師,而能博採眾長的學習過程有密切關聯,誠如金勤伯自言:「因為『明古』,始能『役古』,吸收古人技法之長處,領略其浩瀚、精妙之思維,對自己的技巧、修養都有很大的裨益。」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