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牡丹壽岱鳥

  胡克敏(1909-1991),江蘇武進人,齋名「漾碧軒」。1922年進入蘇州工業專門學校附屬中學就讀,因愛好繪畫,以圖畫一科成績冠於全校,而促成其專研藝術之起始。1926年,即考入上海美專,主修國畫、選修西畫,得名師黃賓虹、諸聞韻、諸樂三、潘天壽、賀天健、謝公展等人指導,畫藝精進;對日抗戰期間,胡克敏為激勵民心士氣曾繪空軍戰畫三千幅,展現青年報國的赤誠。   渡臺之後,胡克敏致力於美術教育,在各大專院校美術科系執教,並兼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委員、中華民國畫學會駐會常務理事、中華學術院研士、多所藝術研究所研究委員及歷屆全國美評審委員等職。胡克敏深研畫理、融貫古今、兼容中外,風格高雅,山水、人物、花卉、果蔬及飛禽走獸皆擅,曾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敦煌石室摹製壁畫一百零七幅。1960年與畫友馬紹文、王展如、林玉山、鄭月波、傅狷夫、季康、陳丹誠合組「八朋畫會」,1967年榮獲教育部頒發藝術教育貢獻獎及中華民國畫學會國畫金爵獎。   此幅〈牡丹壽帶〉,除了自畫面中左橫亙向上伸展的古榕樹幹以豪健筆力勾寫外,其餘元素皆以「沒骨法」為之。古榕樹幹雄偉粗獷,榕葉則濃淡乾濕細密點染,層次豐富;二隻壽帶鳥,一棲於高枝,引首翹尾,凝視前望,一隱於葉後,只現半身,回頭照看;鳥羽翅尾皆用朱磦賦染,鳥腹則以淺赭淡墨擦染,生動鮮活。樹下一簇三朵盛開牡丹,在豐茂綠葉間胭脂帶粉,雍容華麗,一叢小黃菊依偎其下,更凸顯出牡丹王者之香的氣勢。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