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公雞

  陳丹誠(1919-2009),名衷,號霜餘,別署餘叟,天曉樓主,勞山逸人等,山東即墨人。幼讀詩書,從趙古ㄏ、袁光鑑、宮來儀先生等習古文,1936年從尹耕莘先生習中西繪事,並私淑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三家。作品曾展於北京、濟南、青島、臺灣及美、日、韓、歐、澳州等國。1949年渡海來臺後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先後曾於1951年任基隆市立中學美術教員、1953年任臺北建國中學教師、1968年應聘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兼主任,1975年任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科教授兼主任,一九九○年應邀赴法國講學,任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講授我國書畫及篆刻之學,深獲當地學者讚譽,為我國第一位講學巴黎之書畫篆刻藝術家。榮獲中華學術院「院士」列入「當代名人錄」、「當代書畫家名鑑」。並於1952年應于右任及賈景德之邀,參加為砥礪詩書畫研究而成立之「韜社」。1960年與馬紹文、王展如、林玉山、鄭月波、胡克敏、傅狷夫、季康先生等組成「八朋畫會」定期雅集,蔚為藝壇風範。   陳教授繪畫範圍廣闊:人物、花鳥、鱗介、走獸乃至山水、書法、篆刻,由於具西畫素描基礎,中西並融,故能創新意境。其中花鳥主要近似吳昌碩、齊白石一路金石畫派之風。所寫人物,則近於揚州八怪的黃慎(1687-1772),而筆力剛勁,則又過之。其花鳥、用比豪邁,以大筆運塊狀濃墨,輔以鋒辣之簡筆,顯其形態,蛻變前人而自成一家之言。各類題材中,以寫意花鳥畫數量最多,具有獨特韻味值得仔細品味。著有寫意花鳥淺說、陳丹誠畫集、心太平霽印存等。   〈公雞〉一作運筆簡練豪放,先以紅色雞冠肉垂形塑畫面焦點,勾勒啄眼,以淡墨抒寫羽翼,寥寥幾筆,生氣盎然,再以重墨揮寫胸腹、小腿與尾羽,最後以線勾腳趾,神采奕奕的大公雞躍然於畫面重心,雄赳赳、氣昂昂,筆墨灑脫奔放!背景襯以寫意仙人掌,佐以其研發之用筆,顯得立體利落,點綴黃花數朵,結構疏密佈白、題款鈐印、畫面形成有機組合,是件強烈的視覺嚮宴。 款識:六十七年即墨陳丹誠。 鈐印:陳丹誠印。天曉樓。(國父紀念館印)國父紀念館珍藏。 出處:羅振賢,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