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香

  劉延濤(1908-2001),字慕黃,出生於河南鞏縣北山口村,小學時得「芥子園畫譜」啟發,奠定日後繪畫的基礎。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受教於胡適、錢玄同、錢穆、顧頡剛,國學功底深厚,又得北大「造型美術研究社」導師胡佩衡指授,紮下堅實的繪畫根基。畢業後經胡佩衡引薦進入北平故宮博物院擔任「故宮書畫集」編輯,得以遍覽古籍書畫。   渡臺後,1955年與馬壽華、陳方、陶芸樓、鄭曼青、張穀年與高逸鴻組成「七友畫會」,定期雅聚,切磋畫藝,是少數能融合詩、書、畫於一身的名家。劉延濤早年受于右任重託,所著《草書通論》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單體書法系統論著。曾任監察委員、中華民國畫學會及書法學會常務理事。   劉延濤強調,不論詩書畫均要以品格涵養為第一優先,次為學識與詞采。他的詩沖澹樸質,題畫詩作多出於個人題詠,愛國憂時之情,洋溢字裡行間。其書法以兩漢、魏碑為基,出入晉唐,因跟隨于右任編修《標準草書》,透徹分析歷代草書名家的筆勢章法。繪畫風格墨氣淋漓,用筆純練,皴擦勾染,一氣呵成,境界高曠,受石濤、八大影響最深,而自闢蹊徑,劉延濤認為中國書畫的現代化精神,是透析東西方元素、自然融合,不必刻意求變,自然會逐漸形成新的書畫面貌。   此幅〈國香〉,以墨色點染皴擦坡石,濃淡乾溼,信手拈來,毫無滯礙;石後伸出一叢蘭蕙,蘭葉運筆,以書入畫,轉折撇捺,抑揚頓挫,流暢縱肆;蘭蕙則依偎反側,俯仰自如,表情各異;此畫深具鄭板橋「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祇煙霞」的寓意。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