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芭蕉

  陳子和(1910-1984),字復齋,堂號「百筆館」,廣東順德人,廣州大學畢業。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穎,9歲能文,12歲即隨其父參加詩社填詞作詩,13歲起學習書法,初由篆書入門,以兩年時間專擬吳昌碩石鼓文臨本,18歲時,經余紹宋指點,改由吳大澂入帖,並授以執筆、運筆、藏鋒、迴鋒即使轉頓挫之法;楷書則取褚遂良千字文以為正法,並輔之以〈文皇哀冊〉;題畫之行書則見董其昌靈動筆意而融之以渾厚。   繪畫方面,17歲時因陳樹人引薦,加入由高健父等名流創辦的「清游會」,得良師益友指導切磋,藝事大進。所作松、柏、梅、菊、芭蕉…皆有可觀,用筆明快健朗,蒼古厚潤,偶作寫意山水,亦別有韻致,且精於鑑賞與收藏,與藝事之進境相輔相成。   陳子和具有經緯長才,28歲即出掌廣東省雲浮縣,後歷任三水、台山、茂名等縣縣長及高州市警備司令。渡臺後,曾任政治大學論文指導教授及中國書畫評鑑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美經濟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創辦「華陽藝苑」弘揚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擔任「藝壇」雜誌社社長,亦為「中華藝苑」、「十人書會」、「壬寅畫會」等藝文組織成員。   此幅〈芭蕉〉,揮如椽大筆,以渴筆宿墨揮灑,如狂草般縱肆,只見筆墨翻飛,乾溼並舉,濃淡交織,虛實掩映,枝幹猶見,葉影幢幢。此作當屬「雨打芭蕉」之極致,只有在臺灣夏秋之交,颱風季節之時,狂風驟雨之下,方得見此奇狀。畫上自題詩句「蕉葉飛揚如棨戟,王師有日定中原」,陳子和將蕉葉飛揚之狀,視為征戰出行的儀仗「棨戟」,期盼能有重返故國之日,這應是1970年代大多數渡臺前輩共同的心願。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