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墨梅

  沈耀初(1907-1990),福建省詔安縣人,世居詔安城南士渡鄉,故自號「士渡人」,70歲後稱「士渡叟」。自幼即喜繪事,學習古今諸家,樂之不倦,曾受族內老畫家沈鏡湖指導,後入汕頭藝專攻讀;1948 年冬,沈耀初與友人來臺寫生,因戰事而滯臺,此後即從事教育,課餘索居獨處,精研書畫古籍、名家真跡,默默耕耘書畫藝術。   沈耀初在1948年來臺時曾於臺中圖書館舉辦過一次畫展,1973年,經姚夢谷發掘推薦,才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開了第二次展覽, 1974年即獲得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1986年,沈耀初攜畢生創作悉數帶回福建詔安,1990年在故鄉興建沈耀初美術館,為晚年落葉歸根的沈耀初藝術生命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沈耀初生肖屬雞,對田野鄉間生活特別的偏愛,在臺時先後住在苗栗大湖、臺中霧峰、雲林海邊的小漁村、南投中興新村的農場,1978年5月搬到新竹,朝夕與山水林園、雞鴨蟲魚為伴,除了偶爾到朋友家喝茶話舊,大部份的時間都是一個人靜思獨坐,讀書畫畫。沈耀初創作上融合了齊白石、吳昌碩、任伯年的思路,以金石筆法入畫,主張一切筆墨「寧大勿小、寧拙勿巧、寧重勿輕、寧厚勿薄」,因此他的作品充滿了孤特脫俗、古樸渾厚的意境。   此幅〈墨梅〉,是1978年為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總統蔣公逝世三週年全國美展而作。畫面左下至右中,由小而大、由深而淺以健筆勾寫出三塊奇石構成前景,烘托出畫面左方挺立而上的粗獷梅幹及由上而下伸展穿插、率性點畫的梅枝與梅花,看似紛雜的筆觸線條,卻是亂中有序、渾然天成的筆酣墨飽,不求形似,只重精神;沈耀初的畫藝雖受吳昌碩、齊白石的金石畫派啟發、卻更貼近徐青藤疏狂縱肆的不羈與天趣。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