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賣炭翁

  程芥子(1910-1987),字柳燊,以字行,浙江杭州人,堂號「春永樓」有書畫延年,青春永駐之意。博學能文,書畫兼擅,早年師事馮超然,以山水、人物為主,山水鑽研宋元,南北二宗兩不偏廢,筆墨精到,氣韻高曠。人物由明人法入手,上承北宋李公麟法,勾描以簡馭繁,生動傳神,因習國畫之初曾學過素描,所以對人物表情、動態掌握極為精要,為馮超然「嵩山草堂」門人中人物畫最佳者。   程芥子渡臺後潛心藝事,撰寫藝評文章,其妻顧瑞華(1912-1995),出身名門,雅好藝文,工書法,精國劇,所書「董其昌」體尤具興味,1975年曾獲中山學術文化獎書法類獎項,夫婦倆被藝壇譽為「今之管趙」,丁念先曾推許程芥子人物畫為「三百年未見之筆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館藏「歷代仕女圖」精選30件中,近現代畫家唯有一件張大千及兩件程芥子作品(梅花仕女圖、吹簫仕女圖)列入。1967年,由大中國圖書公司出版的《程芥子人物畫》畫冊,為後學提供了絕佳的人物畫示範。   此幅〈賣炭翁〉作於1976年,正是大陸「文革」收場的那一年。程芥子以簡筆勾寫,繪一禿頂老翁,亂頭粗服,手捧薪柴蹲於簡陋的半圓形土窯前添火,燒炭度日,窯頂冒著縷縷柴煙,更添孤寂的無奈。程芥子在畫面上方以秀勁行草疾書白居易樂府詩〈賣炭翁〉,藉唐德宗時「宮市」惡法帶給百姓痛苦的歷史殷鑑,反映出「文革」亂象給大陸同胞帶來的生命的悲苦與人倫的摧殘,畫面雖簡,寓意卻深。 出處:熊宜敬,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