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敏(1908-1991),江蘇武進人,上海美專畢業,主修國畫,選修西畫。畢業後不久投效空軍負責文宣工作,擔任過空軍總部組長、科長、處長等職,完成了難以數計的戰畫。來臺以後曾擔任政工幹校美術系和國立臺灣藝專、中國文化學院等校教授。1950年代中期,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時,開闢「敦煌石室」,曾應邀以14個月時間,摹繪一百多幅敦煌壁畫。曾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教育部社教獎等榮譽,常擔任全省美展、全國美展等展覽之評審委員。 長久以來,胡克敏以花鳥題材繪畫享譽國內畫壇,然而其山水畫也相當出色,此圖從造形母題和構圖看來,顯然出自其心營意造。構圖採一河兩岸的元明文人畫樣式,由於畫的是雪景,因而皴筆極其簡鍊。天空和水面均染以淡墨用來襯托積雪之白,其用筆沉澀而凝鍊近於北宋山水畫,枯樹畫法蒼勁而老練,頗增畫面氣韻,點法蒼厚略近沈周,不但與樹法非常相近,而且也有助於統調全局。從畫風中顯見畫家對於古代繪畫傳統的廣泛涉獵且能內化成為自我畫風,其山水畫風雖出自傳統但也頗具辨識度。相較其花鳥畫之成就,實亦不遑多讓。 左上角以行書題識:「溪山雪齋 甲寅之冬毘陵胡克敏」,並鈐陽文「胡」,陰文「克敏之鉥」兩印,右下角鈐「知白守黑」押角印,反映其繪畫創作觀。畫家原本將此畫命題為〈溪山雪霽〉,毘陵則是江蘇武進的舊名,而此畫完成於胡克敏66歲時的1974年,為1976年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國父暨蔣公誕辰特展作品之一。 出處:黃冬富,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