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橫貫公路

姚夢谷(1912-1993),本名谷良,字夢谷,壯年後以字行,江蘇泰縣人。曾就讀無錫國學專校,後轉上海大學中文系,於1931年畢業。少時師事韓國金吾然習西畫,後從呂鳳子、凌直支學習水墨畫,曾任故鄉泰州城東小學校長,抗戰軍興投筆從戎,任文宣職。渡臺初期正式遞補為國大代表,並於臺北市成功高中任美術教師。1960年代中期國立歷史博物館創建時,獲聘研究委員兼長美術委員會,此外也任教育部美育委員。其兼長詩、書、畫以及藝術鑑賞,中華民畫學會成立之奔波聯繫、早期會務之推動,堪稱靈魂人物。曾獲教育部藝術貢獻獎。 此圖名為〈橫貫公路〉,然而並未直接畫出蜿蜒盤旋於崇山峻嶺的中橫公路,而聚焦於高巖長瀑之特寫。左上方虛白處畫家以行楷題識:「丙辰三秋遊橫貫公路,經天祥附近,忽見一瀑從天而降,落入雲霧中,高可千尺,誠奇觀也,歸來憶寫其大貌。夢谷。」下鈐陰文「夢谷畫鉥」。由此可知,是畫家憶寫中橫公路天祥一帶讓他印象深刻的高瀑景象。作於1976年,為同年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國父暨蔣公誕辰特展作品之一。 此畫高遠取勢,將高巖落瀑之境置於遠景。典型文人畫家姚夢谷,以羊毫之類的軟毫筆畫此高山峻谷、飛流直下之景緻,有別於多數畫家常用較為剛性的山馬筆或狼毫筆作畫,別具溫潤清雅之韻致。為因應中橫公路山川肌理之特質,此畫摻用了馬牙、斧劈、折帶等皴法,線條柔中帶勁,宛如棉裡裹鐵,苔點綿密,詮釋山體之植被茂盛。雖屬憶寫,但比起一般文人畫來多了幾分寫生意味;相形於當時畫壇流行的寫生山水,則又多了幾分書卷氣。 出處:黃冬富,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