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高逸鴻(1908-1982),名崇堯,以字行,號蘭香館主,浙江臨安人。家富收藏,8歲開始臨摩家藏之書畫。及長,負笈浙江大學,加入西泠繪畫社,與唐雲、王潛樓、朱雲、傅狷夫、王展如等人為畫友,並向杭州藝專潘天壽、鄭祖緯等請益繪事,因而藝畫大進。尤擅水墨花鳥、蔬果、蟲魚之屬。抗戰年間曾任中國軍委會運輸統制局機要秘書,勝利後任職於中國紡織公司。來臺後於1955年參與「七友畫會」之創會發起,1960年代初期應邀指導蔣經國(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退輔會主委)書畫,曾任教於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獲教育部文藝獎等殊榮,歷任全省美展、全國美展等大展之評審委員。 「歲寒三友」通常指的是松、竹、梅三種抗寒的植物,長久以來在中華文化傳統中被類比為忠貞不移的高尚氣節之人格。此圖名為〈歲寒三友〉,實際上除了松、竹、梅三友之外,還搭配了太湖石和水仙。石頭質地堅硬而且壽命長遠,也有堅貞不移和長壽之寓意;水仙花則有高潔、吉祥、圓滿之意涵。此畫為1976年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國父暨蔣公誕辰特展作品之一,當年臺灣的整體大環境,先後歷經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及1975年蔣中正總統逝世,這類題材往往被引申為民族氣節的象徵,因而頗受歡迎。 此畫以上不見其稍下不見其根的巨松貫串統攝全局,成為畫面中心所在。松、竹、梅、石以至水仙花,皆從右下往左上方伸展之態勢,卻由右上角往左下角延展的茂密粗松枝所形成的松蓋,以及左上角的題識和款印平衡了畫面,將通俗的〈歲寒三友〉題材畫面,經營出微妙的巨微對照、虛實呼應之布局,頗見巧思。畫中以書入畫,相輔相成,筆墨蒼潤而元氣淋漓,展現出清人唐岱所謂「氣韻由筆墨生」之道理。款識題字雋逸遒邁,與畫相得益彰。能將通俗題材,處理得氣韻兼備,大局感甚佳,頗為耐看。 出處:黃冬富,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歲寒三友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900000181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