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水

黃永川(1944—2015)生於臺灣嘉義,以國畫第一名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後,從史博館基層做起,歷任研究組編輯、典藏組主任、研究組主任、研究員兼副館長,後升任館長。 其自研究所畢業便任職於史博館。其間曾公費赴大英博物館進行美術史及博物館學研究。史博館爲其學習最多,亦是貢獻最多之處。民國99年1月從館長職位榮退。於退休典禮致辭時,其將人生旅途比喻為四季,退休時66歲的他認為,生命已經來到秋天,「是最美,也是充滿感恩、收穫的季節。」當時他曾期盼自己能達「88」米壽,「再次回到春天」。 黃永川40多年公職生涯都在史博館度過,博物館行政之外,同時專研山水畫,兼擅花鳥、人物、走獸。除了水墨創作外,亦兼治插花史,並成立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推廣中華插花藝術不遺餘力,並著有《六朝時代新興美術》及《中國古代插花藝術》等書數十冊。 落款釋文:艸色半巗密 松風一徑長 鐘聲隔林樾 敲破碧雲涼 辛未初秋 偕伴重遊大屯山松林 歸後作此 黃永川於采芹齋 鈐印:黃印 /永川 /聽(臨)古入匕(化) /采芹齋 /國父紀念館珍藏 此作畫者以煙雲山景為主題,前景寫蒼松,並以濃重筆墨作坡石、山壁。淡赭染樹幹、石壁,皴法一任自然,略無成法,即將坡石之感精準呈現。中段之景則以略淡之筆墨寫繪遠山,略濃之墨點染遠樹。並以簡練數筆畫出遠山之間飄盪而出之雲煙。通幅觀之,筆墨自然,造形多變,筆簡而意遠,實乃作者數十年功力之展現。 作者水墨奠定於其雄厚的素描基礎上,加上日月浸淫於古今美術文物之中,畫境日愈精進,其創作以山水為主,兼擅花鳥、人物、走獸,曾謂:「畫畫就像寫日記,身有所感,自然成章。」其山水取材自臺灣、大陸乃至歐美之名山大川,人物、花鳥、走獸偶ㄧ為之,然亦能體察入微,絲絲入扣,取材廣泛,自成一格。 其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職務退休後,專事書畫創作,尤喜著墨於山水草木及生活周遭事物的觀察與表現,筆墨酣暢,造型生動,於傳統之外,別造靈奇,且饒新意。 出處 古耀華,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 2021 。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