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達見水庫

此件作品為1979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辦之第七屆全國青年書畫比賽社會組水墨第二名之獲獎之作。此作所繪「達見水庫」,即今日之「德基水庫」,其原稱為達見水庫,位於臺中大甲,隸屬於臺灣電力公司。該水庫於1969年開工興建,1973年12月開始蓄水,1973年6月達到首期發電需求,1974年9月全部完成。日治時期,當時殖民政府配合當時新高港建港計畫,欲積極開發大甲溪水力資源。最初選定合歡溪附近為水壩預定地,後發現達見(德基)更適宜興建高壩,遂以此大壩為主要樞紐位置,並研擬訂定大甲溪水力資源開發計畫,分別以各發電所所在地為廠名,由上游到下游依次為達見(德基)、下達見(青山)、上明治(上谷關)、明治(谷關)、天冷(天輪)、豐原第一(馬鞍)、豐原第二及豐原第三。當時原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負責籌建,然至太平洋戰爭結束仍未完成。後由國民政府成立臺電公司接續完成計畫。期間設計、施工、監造由義大利、日本及臺灣三地的工程團隊共同完成,原計畫仍以地名「達見」為名,後完工時,由蔣中正總統取戰國時期子產名言「德,國家之基也。」之典故命名為「德基水庫」。 其前景先畫出一突出兀立之高巖,其上、其側俱有墨筆寫繪之巨松、朱紅點染之秋樹,墨色濃淡變化之間,經營出前景的豐富多變與可觀。其後大片留白,雲霧、潭水融為合一。中景則具體勾寫出水壩之構築工事,並以白色顏料染之,使其於全畫之中顯得格外清新醒目。水壩工事沿山而建,遠處更可見懸泉飛瀑,雲山一色,在表現出水壩的人工構築之美外,也讓觀者領受到其天然環境的險絕,更能感受當年完成此一福國利民之工程之大不易。 出處:古耀華,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3。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