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親歷強暴打抱不平

國立國父紀念館自1972年建館以來,館藏以近現代書畫作品為大宗,其中有幾項由國父紀念館策劃,以弘揚國父思想或推廣中華文化為主題的系列作品,邀請眾多歷史學者與書畫名家參與,學術性與藝術性兼具,為深具國父紀念館特色的重要藏品。其中1983年完成的《國父畫紀》,分10個單元,共計100個主題,均分別以書法及國畫加以敘述與描繪,用以呈現國父一生事蹟。 《國父畫紀》邀請畫家與書法家各10位,以抽籤分配單元,其中第1單元「史地背景童年生涯」原定由李奇茂負責,但李奇茂因已排定為期數月的海外行程,故推薦其學生陳合成與之共同合作。早在1971年,李奇茂已受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獨力完成百幅《國父畫傳》的創作,並於同年展出,因此《國父畫紀》的畫作構圖已有腹案,由李奇茂提供草圖,陳合成描繪上色完稿,最後再交李奇茂潤飾,並題字用印,順利在期限內完成。 陳合成回憶,由於兩人的師生情誼多年,與李奇茂的合作有一定的默契,創作期間,李奇茂總是鼓勵他不要拘束、盡可能隨心所欲,有膽識方能畫出氣勢,因此與李奇茂一起創作反而帶給陳合成充裕的安全感,讓他更勇於放手一搏。透過這次的合作,李奇茂帶給他的繪畫啟發不只是技巧與風格上的,同時也指引了他,作為一名水墨畫家應具有的態度。 陳合成(1953-),出生於馬祖島南竿。政治作戰學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藝術系畢業,美國密蘇里州FONTBONNE大學藝術碩士,曾任教復興崗學院藝術系暨大學校院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現任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主任秘書。在學期間,陳合成受教於李奇茂、鄧雪峰、金哲夫、陳慶熇、梁中銘、梁又銘、邵幼軒等大師,早年於學院打下通才的基礎,擅長水墨與油畫,融合東方神韻意境與西方表現精神的風格,且畫作主題多聚焦於馬祖的風土民情。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國畫創作獎、新文藝特別貢獻獎、新文藝國畫金像獎、埔光文藝獎國畫類第一名等肯定,出版《陳合成畫集》、《馬祖鄉情畫選》、《陳合成的藝術》等多部畫冊,舉辦過數十場個展、聯展。 款識:癸亥仲秋於臺北,李奇茂、陳合成合作。 鈐印:李奇茂印。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參考資料:陳合成,〈陳合成簡歷〉,《陳合成的藝術:水墨畫.油畫.雕塑》,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3。 校訂:陳合成。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