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戰後建築風格

照片約攝於民國42年(1953),圖中建築風格結合東方牌樓與西式建築風格,營造出嚴肅並利於監控集會的空間形式:長廊隔離出每個獨立的房間,監控者只要在廊行走一圈便一目了然,有歷監控,架高的建築圍出整個講台與廣場,暗示著只能於廣場集會的集體行為。圍柱式的希臘式建築、結合東方的牌樓挑高、環繞設計的講台與廣場空間,是台灣早期很常見的公務機關建築形式。空間做為威權政府建構歷史與權力展現的符碼,讓生活其中的人民在進入空間時感受恐懼與臣服。國民政府領台的戒嚴期間,從文化到身體的全面掌控政策下,建築空間的準則做為人民感官的震攝,在建築中人物顯得渺小而孤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貢獻者
  • 時間起
    195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