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攝於民國73年(1984) ,為黃碧亮舞蹈班的學習成果表演,租用板橋體育館空間,近百位學生參演。民國59年(1970) 民間舞蹈學習雖仍以民族舞為主,但西方的古典芭蕾與現代舞也出現於坊間。
國民政府領台後,在民國40-50年代(1950-60 年代) ,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無不以反共為目標,以中華民國的正統性來區別中國共產黨,凡被標舉為中國文化傳統的藝術領域均成為官方推動的目標。舞蹈更是政府官方的關注重心,民國41年(1952) 通過當時總統蔣經國的主導,國防部、教育部與內政部等許多單位配合下成立了「民族舞蹈推行委員會」,進一步,民國43年(1954) 始,以國家預算支持個組織,每年舉辦全國民族舞蹈大競賽,將民族舞蹈從軍中逐步推行到各級學校,連帶也捲動社會各界,成為民國40-60年代( 1950-70年代)台灣最主要的舞蹈表演形式,當然國家慶典也可見民族舞蹈大型展演。舞蹈比賽所帶來的習舞風尚,也在台灣各地繁衍,許多兒童舞蹈班,成人舞蹈社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民族舞的大眾化始於當時對於中國民族文化的意識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