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產計程車

這是一張移民返鄉2照片,計程車在公共運輸尚未普及的年代,曾台灣交通史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當時經濟正要開始起飛,鄉村的人們已經開始向都市發展,許多時候要靠計程車。光復後第一家現代計程車行是到民國48年(1959)才出現的「台灣計程汽車公司」,此時已經確立隨招隨停、上車跳表收費等基本原則。台灣計程車的第一次爆炸性發展,是在民國54年(1965)。當時台灣第一間汽車製造廠「裕隆」,因為台灣經濟能力有限,其產品滯銷嚴重,裕隆總裁嚴慶齡遂向政府陳情,政府於民國53年(1964)先頒佈「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限定營業用車必須使用台灣產品(營業小客車應採用國產車之規定,直至民國60年(1971)方始解禁);其後又在民國54年(1965)推出「動產擔保交易法」,讓三輪車夫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換購裕隆小轎車而晉升四輪族,同時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三輪車業者轉業獎勵措施,頓時間裕隆牌計程車充滿大街小巷,台灣的馬路也逐漸由計程車所盤據。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鄭維鈞
  • 時間起
    197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