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車鼓陣旗

台灣民俗舞蹈藝陣《跳鼓陣》為臺灣民間發展出來的陣頭表演形式,其組織:一、頭旗一人,二、大鼓一人,三、涼傘二人,四、銅鑼數人,五、三角旗二至四人。人數增減,由組陣訓練者決定。以跳鼓為名,是以跳步為主的擊鼓鳴金節奏運動,氣氛活潑熱烈,出現於台灣民俗遊藝中。跳鼓陣的舞步,為屈膝扭步移換空間之方式,在跳步進行跳舞中,鑼鼓的噪音,可以發出振人的聲響,在鑼鼓的節拍、速度變化,聲音強弱中變化隊形。多為頭旗率先領隊進入表演區,佈成方陣,大鼓在中央,涼傘在方陣之前或後,銅鑼、三角巾分站四方,在開四門口哨中,鼓鑼聲響,開始舞動,由膝扭動,腰身前彎後仰,進退翻轉,隊形變化有:一、跳四門,二、空穿,三、什花,四、穿鑼,五、涼傘穿鑼,六、蜈蚣陣,七、十字十花,八、開花,九、合圓,十、涼傘翻鼓,十一、跑八卦,十二、跳龍門,十三、金玉滿堂等。

基本資訊

  • 其他貢獻者
    基隆市中正國民中學
  • 地點名稱
    龍門/銅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緯度
    25.0277/24.4899/25.0059499
  • 經度
    121.927/120.788/121.447648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