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外的壁門洞兩側,各塑有一尊門神。據專家推測,舊城北門是古城的正門,清代時,從台南府城來視察的官員,都是從北門入城。同時為了尊重在北京的皇權,因此取名「拱辰門」,意喻北極星位居正中,天下臣民都是擁護北辰的,這是舊城北門塑有門神的原因,而且,這在臺灣古城牆中也很少見,是北門重要的特色之一。
在北門門洞左側的門神是「神荼」,右手拿鐧、左手拿鎚;右側的門神為「鬱壘」,右手拿環、左手拿硬鞭;兩座門神各寬116公分、高237公分,材質以螺灰殼浮塑為底,並在外層使用油漆彩繪及墨線繪製。現在雖然泥塑的表面彩繪已經斑剝,但造型還是非常生動有趣,尤其是神將騰雲駕霧的逼真神態,非常神武有力,氣勢威嚴。圖中的門神是右手拿環、左手拿硬鞭的「鬱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