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同業默契下的「字號」傳統

埔里僅存的「打鐵舖」如金合源、金合利、金利興及金益利等,各自都擁有自家店鋪的代表「字號」,如「金合源」打鐵舖為「合」字號、金合利為「木」字號、金利興為「利」字號,以及金益利為「金」字號等等;所謂「字號」有些類似今日的「商標」概念,各打鐵舖會將「字號」置於招牌展示,近乎品牌榮譽或品質的保證象徵。
除了「字號」之外,各打鐵埔過往還有「暗號」規則;於製作鐵器上打出數個凹洞作記號,藉以作為辦認鐵器來源店鋪的依據。就金益利頭家吳萬權的說法,打洞「暗號」是依據打鐵街上的長幼順序來排列:已逝的「寬元鐵店」頭家林邦武年齡最長,刻印記號為「一點」;「金益利」頭家吳萬權歲數次之,刻印記號為「二點」;其餘三間店鋪照頭家的年歲排列,「金合源」彭進富三點、「金合利」吳鎮勳四點,以及「金利興」彭田五點。
隨著時代的演變,今日打鐵街各店鋪已鮮少在刻印「鐵具暗號」作來源依據;有興趣的在地朋友,歡迎在家中找尋先祖遺留的農具,看看上頭是否存留著打鐵街「暗號」傳統的刻印證明吧!(424)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金益利」頭家吳萬權口述資料、「金利興」頭家彭田口述資料、丁姝嫣論文《光復以來的埔里產業》
  • 撰寫者
    洪健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