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淬水」工程介紹

打鐵工程中,「焠水」意思是將捶打後的受熱金屬浸入水中,透過溫度冷卻促使金屬快速「定型」、成為不再軟化的固態鐵具;因此,鐵舖中往往會設置「水槽」於冶鐵爐或鐵砧旁側,方便鐵匠於冶煉或捶打工程後快速將受熱金屬浸水,完成重要的鐵具「定型」作業。
請想像一個高溫受熱的軟化金屬,在鐵匠以鐵鑷夾放入水中的狀態——高熱度的金屬接觸低溫的槽水,將會瞬間散發出沸騰的白煙、水面也滾起躁動的氣泡;一般來說,當白煙與氣泡不再產生後,便代表「淬水」工程的完工,鐵匠再以鐵鑷將鐵片取出,細細觀察成為「固態金屬」的鐵具樣式是否合格。
已逝的鐵匠林邦武曾表示,在地優良水質造就打鐵業的知名商譽;由於埔里泉水內涵豐富礦物質,於受熱金屬「浸水」過程中會快速擴張,填充金屬其中的毛細孔,使鐵器結合更加結實,相對外地打鐵生產的產品更為精實耐用。(349)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金利興」頭家彭田口述資料、「金合源」頭家彭進富口述資料、丁姝嫣論文《光復以來的埔里產業》
  • 撰寫者
    洪健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