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撞錘」工程介紹

埔里的打鐵店鋪,究竟是何時出現「現代化打鐵機具」的呢?各頭家耆老的印象都非常模糊,一般是認為上世紀六零或七零年代時普及的。電力驅動的動力設施名為「電動捶打機」,大量減低了過往鐵匠揮動大錘的慣性疲勞;而電動捶打機又為坊間俗稱「撞台」,可利用動力運作的「撞錘」敲打受熱金屬。
在機械動力的「撞錘」捶打工程,平均的敲打頻率與相同的撞壓力道,可使鐵匠在「省力」狀態下完成受熱金屬的初步塑型作業。就金利興鐵舖擁有的「撞台」機具來說,分別有二種的「撞錘」類別,設定予鐵匠捶打不同樣式的鐵具。其中,前端突起如「三角形」的撞錘,適合捶打釘耙、鐮刀等尖長鐵片;而前端寬平如「長方形」的撞錘,則處理鋤頭、挖土鏟等方寬金屬。
儘管操作「撞台」的機動捶打作業,使鐵匠在打鐵過程中節省不少力氣;但最終較為細節的鐵具利面處理,仍是需採用手動搥打較為精準。(361)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金利興」頭家彭田口述資料、「金合源」頭家彭進富口述資料、丁姝嫣論文《光復以來的埔里產業》
  • 撰寫者
    洪健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