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現代化打鐵機具

埔里的打鐵店鋪,究竟是何時出現「現代化打鐵機具」的呢?各頭家耆老的印象都非常模糊,一般是認為上世紀六零或七零年代時普及的。在此之前,鐵匠欲處理受熱金屬的「搥打」作業只能採手動,在高溫悶熱的矮小店鋪中揮動大錘敲打鐵具,相當耗力且耗時。直到使用電力發動的「電動捶打機」出現,才大大改善了鐵匠勞累的作業常態。
電動捶打機又為坊間俗稱「撞台」。其發明的原因,不少傳說是改裝自食品製造的電力機械;據興農鐵店的頭家吳碧村回憶,曾聽父親吳晉雲說過「撞台」原先是用作搗麻糬的動力機台,再經改裝後才成為鐵匠慣用的電動捶打機。
早期的「撞台」設計,除了基本的捶打動力裝置外、還有機動輪帶連接打磨機,可說是「一機二用」的特殊機能;就「金利興」打鐵舖的「撞台」,頭家彭田表示約於四、五十年前於嘉義市購得,是深具歷史意義的古舊機台。(351)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金利興」頭家彭田口述資料、「金合源」頭家彭進富口述資料、丁姝嫣論文《光復以來的埔里產業》
  • 撰寫者
    洪健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