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生製鐵需求

埔里「打鐵街」的鐵具製造,絕大多數是製作農用鐵具,包括鋤頭、釘耙、鐮刀及鐵鏟等等,供給在地「第一級產業」工作者相關使用器具的需求,老一輩居民認為在地打鐵舖的製作鐵具耐用精實,品質勝過工廠製品。
埔里盆地的農產發達,除了民生必需的「稻作」之外,早期更先後流行樟腦、香茅及漆樹等經濟作物,使得相關鐵器的購買需求不受稻田「休耕」與否影響、一年四季皆有販賣市場,促成過往埔里打鐵戶的興盛發展。
台灣在戰後進入「大砍伐時期」,包括埔里在內的許多內山城鎮風行「伐木業」,並湧入大量入山墾伐的外地勞工,相關伐木器具如五齒鋸、木馬斧等,也皆由在地打鐵舖供給;時至今日,「打鐵業」各店鋪都存有這段「大砍伐時期」所殘留下的各項器具,默默向世人述說著人類對森林的戕害過往。(323)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丁姝嫣論文《光復以來的埔里產業》
  • 撰寫者
    洪健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