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蘭國小位於船山台地上,是平埔族系巴宰族的遷居地,除了閩南語、客家、泰雅、賽德克等族語教學之外,在暨大人文學院USR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的支持下,還開設了「船山文化」的課程,透過課程傳唱巴宰語的歌謠。
船山文化課程每週在愛蘭國小至少規劃1-2節課,由巴宰族的長老潘英傑、潘文輝與潘美珠教唱,課程執行之前,先由各年級填寫需求單,由學生選擇番婆鬼繪本故事、長老講古、傳統料理阿拉粿等等,長老們在教室與孩子們近距離互動,各地家長發現孩子竟然會唱著祖先的歌謠,感到非常的驚奇。
船山傳唱了快兩百年的巴宰歌謠《賞花歌》,學童們各個郎朗上口,悠揚的古調在校園裡流傳,成了愛蘭國小很具特色的課程特色。孩子愈小,對於語言的選擇愈沒有分別心,愛蘭國小的學童有許多是跨區就讀,即使本身非平埔族,但對於巴宰語的學習熱忱,探索在地的歷史文化,對土地的認識,就從語言開始。(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