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臺北市建成區(今大同區-建成次分區)-建成基督長老教會。一對新人以及其他眾位教友在教堂裡聽牧師的佈道,新郎新娘在聖壇前聆聽牧師的低著頭基督教徒的婚禮稱為「結婚禮拜」,亦即整個活動仍注重「禮拜」,仍會先完成一般禮拜的程序。 新娘穿著一襲白色婚紗,面紗遮掩住了新娘的面容,手戴著一雙白手套,抱著一束鮮花;新郎穿著一套正式西裝,右手拿著一雙白手套;新郎新娘的後頭有一名小女孩,穿著白色的小禮服;相片的左側可看見幾名男性,他們身穿著白襯衫及繫領帶。 對於基督教徒來說,教堂主要是崇敬上帝,聽取福音的地點,雖然結婚乃是新人們的大事,但相對於上帝而言仍是次要的事情,故稱之為「結婚禮拜」。白色在基督教文化中具有純潔、高貴的意涵,時常做為莊重典禮的主色調。新郎與新娘的白手套代表不同的意義,新郎的白手套象徵著「劍」,用於保護新娘(一說是擊退搶親的敵人;另一說是擊退前來襲擊新娘的惡魔,基督教認為新娘結婚當日容易受到惡魔襲擊);新娘的白手套則源自中世紀的習俗,當時男子若想像心儀的女子表達愛慕之心、求婚,會贈予女子一雙白手套,若女子在週日上教堂禮拜時戴上白手套,則代表接受男子的心意。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