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靈寺所在的愛蘭台地,舊名「烏牛欄」,起源於平埔巴宰族「烏牛欄社」的發音「Auran」。巴宰族是在清道光初年從豐原一帶遷移到愛蘭台地居住的,在台地定居後仍沿用舊社名烏牛欄。國民政府時期因覺得發音不雅,才改名愛蘭。
1930年,日本政府在進入埔里門戶的地方,興建了「烏牛欄吊橋」,當時是用鐵索連接固定兩邊峭壁,建成之後此橋成為埔里交通樞紐。1961年(民國50年)國民政府時期,吊橋拆除,改建水泥橋,並改名愛蘭橋。直到現在,醒靈寺下方山壁上,還可看見一塊石碑刻著「烏牛欄橋」四字,是吊橋僅存的遺跡,相當具有歷史價值。可惜那塊石碑的位置不太醒目,也沒有解說牌,不太有人注意,加上坡壁上雜草叢生,時常覆蓋住石碑字跡,讓石碑更難以辨識。有一年埔里鎮公所在愛蘭橋頭設立大型電子看板,施工時竟把最上面一根固定看板的鋼樑,直接打進「烏牛欄橋」石碑,造成史蹟損壞,鎮公所這樣的疏失,引發文史工作者和在地人士責難抨擊。這塊石碑是埔里族群遷移,交通開發及二二八事件的史證,如今遭到不可逆的破壞,實在令人痛心遺憾。文化資產保存已屬不易,史蹟的位置標明及維護,實為當務之急,也需要更多人知道並關心。(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