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醒靈寺入口能高神社石燈奉獻者羅銀漢、許清和、施雲釵

醒靈寺廟埕入口,獨立放置了一座能高神社的奉獻燈柱,上面刻著三位奉獻者的名字,羅銀漢、許清和、施雲釵,這三位都是當時地方上有名望有影響力的生意人,經常參與公共事務並熱心宗教活動。石燈搬遷到醒靈寺,一方面保存了史蹟文物,一方面也給後人對當時埔里仕紳活動留下一些線索。
許清和是當時醒靈寺興建會董事長,經營米穀雜貨生意。神社拆毀後,這些奉獻石燈在虎頭山倒的倒,毀的毀,無處安置,許清和等人便主張將石燈搬移到醒靈寺,經過挑選、整理、修復後,當作醒靈寺建築造景,也因此醒靈寺有著與一般廟宇不同的日式庭園風格,石燈也成為醒靈寺的特色。
羅銀漢是埔里糧商,經營布店米穀生意,擔任過埔里興業株式會社社長,是青年領袖。他與許清和是親家翁,羅銀漢兒子娶了許清和的女兒。許羅二人對宗教事務都很熱心,埔里的幾間廟宇興建,如城隍廟、孔子廟育化堂等,他們都有參與。
施雲釵是埔里大富人及大善人施百川先生的長男,施家來自鹿港,在埔里定居,他家開漢藥店,並創建埔里第一間為民眾戒鴉片的「懷善堂」,是積善之家。施雲釵經營米穀生意,也是埔里知名商人。(454)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臺灣文獻季刊56卷第3期, 石燈照古人-醒靈寺保存的能高神社殘蹟, 劉澤民
  • 撰寫者
    陳美珍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