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醒靈寺石燈與能高神社關聯

醒靈寺石燈,或稱石燈籠,又名長夜燈,是從日治時期能高神社搬過來的。石燈柱是日本神社建築重要的元素,多由各界人士貢獻,燈柱上通常刻有奉獻者的名字。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實施皇民化運動,並推展日本神道教,因此在各地建立許多神社,能高神社的石燈奉獻者,除了日本人,也有埔里及附近有名望的人,就像現在人會捐贈廟宇長明燈一樣。能高神社位置大約在現在埔里虎頭山麓,包括到埔里高工體育館那一帶,占地很廣。光復後,代表日本神道信仰的神社因是殖民的產物,多被拆毀,神社裡面的物品則視情況處理。當時南投縣政府指示,在不妨礙觀瞻及廢物利用的情況下,可以改裝利用,因此能高神社的狛犬和石燈才被搬到醒靈寺。近年埔里鎮圖書館收集的老照片中,有一張「能高神社神殿」照片,可看到當時能高神社的景觀,照片中長長的表參道兩邊,林立了許多各方奉獻的石燈,其中有些現在就在醒靈寺。(369)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埔里鎮立圖書館 & 埔里影像故事館--生活埔里-「能高神社神殿」
  • 撰寫者
    陳美珍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