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建物是「醫師街」街上最大的醫院,淡綠色的二層部分木構造洋樓建築,除屋頂與部分牆體尚保留木構造之外,現今仍可看到寬敞的石造建築山牆,十分顯眼。標的物舊名「向生醫院」,原屋主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嘉義先賢潘木枝醫師,於1935年(昭和10年)所設立。 根據建物現任承租者柳燕旬女士的說法,潘醫師在世時敬軍愛民,不僅免費為當時駐紮在嘉義的國軍看病,對於家境貧寒的患者,也都無償醫治,因此挽救了許多市民的生命。曾有患者從布袋、朴子等地慕名而來,因為路途遙遠,難以往返,潘醫師甚至為患者們免費安排入住嘉義市區旅社,直到痊癒;亦有病患求醫後旅費用盡而無法回家,潘醫師也會請護士代為購買車票,因此廣受市民愛戴。1947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後,時任副議長的潘醫師代表民軍前往水上機場與國軍和談,卻被國軍禁錮,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於3月25日與畫家陳澄波、戲院老闆柯麟等參議員被綁赴嘉義火車站前槍決。後來,潘醫師的妻子為了撫養七子二女,將標的物轉賣給潘醫師的大學同學林振華醫師,並更名振華兒科醫院,據說巔峰時期最多曾聘有五十幾位醫護人員,此規模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極具分量也十分重要。林振華醫師退休以後,又轉租給從事復健科的福音醫院;福音醫院營運五六年後歇業,醫院便空了下來。如今老屋作為倉庫租與市場攤商,與人潮混居於市集中,蕭蕭日下,若不經記錄提點,很難想像標的物曾經見證嘉義市的重要歷史,而今極目盡是滄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