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建物現今已廢棄無人居住,正面完全呈現了建築物本身為磚木混合建築的構造,而無太多的而外加蓋部分,門口加蓋鐵皮屋簷是為了防止下雨時,大量雨水潑灑進室內以及在炎熱時可以遮擋許多陽光的作用。二樓右側因牆壁破損而以鐵皮修補。從屋子損壞裸露的部分可以看出是使用泥土塗抹於竹編上,外層再蓋上雨淋板。進到內部,皆有大量損壞,無法確定於何時何因造成,木材亦有腐敗與漏水情況,出現許多霉味。 據鄰居陳炳榮先生的敘述,最早為一位老先生獨居於此,子女皆住在外地。老先生為人健談,和村里人相處上關係良好,該建物過去也是鄰居經常聊天聚會之所。在老人家離世後,子女並無繼承此處而日漸荒廢,內部相當雜亂,門口和內部成為村民放置機車的空間。老屋的廢棄,不只是代表時間的流逝與蕭索,也呈現了老社區人口流失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