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建物為臺灣本地樣式與日式複合建築工法的瓦頂平房,外觀可見經過表面塗刷雜酚油進行防腐處理的黑色雨淋板,以及木製樑柱的木結構;房屋正面則可見到塗上白灰的土角厝工法,以及部分的水泥牆,並且用鐵門、遮光棚隔出前院。是後驛里一帶常見的民宅形制。 據在地居民表示,後驛里現在的居民多半是在戰後遷入的「海口人」:即東石、布袋、北港等地,以及從澎湖遷入的澎湖人,在此分為「小副瀨」與「小澎湖」兩處聚落。在小澎湖這處社區還保留很多像建物這樣的房子,都在1950年代前後建成。而這些海口人遷入後,和在地原居民結婚,在此落地生根,因此有的人會自述說「爸爸是澎湖人、媽媽是臺灣人」,是當地較特殊的遷徙歷史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