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建物屬二層樓瓦頂建築,外觀可見雨淋板、木製窗框與其牆面上的氣窗,與「切妻造り(山牆)」形制屋頂的日式建築木造工法;一樓則以土角厝的工法建成牆面,並設置有鐵窗、鐵門、鐵皮等現代建材。而從屋頂處的木構使用塗刷雜酚油而呈現黑色的防腐工法,與二樓的雨淋板顯然是不同時期的建材,再加上外觀可見的現代鐵皮建材,可說是反映跨時代的複合式工法建築。 據在地居民表示,在許多澎湖人遷入此地而成為「小澎湖」社區以來,就建成許多木構造房子,在這兒像該建物這樣的房子至少都在1950年(民國39年)左右建成,唯該建物已經沒有人居住,但是仍有許多民眾都會來此拍攝社區裡包括該建物在內的老房子。 該建物的複合工法使得房子整體失去統一性,略嫌凌亂,卻也保留了近代的各種代表性工法,同時也保留在地社區居民走過好幾段不同時期的記憶。


